2023年1月14日,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的孩子们踏上了一段与环保紧密关联的奇妙研学之旅,目的地是位于松江区佘山镇的天马无废低碳环保产业园。这家工厂以“变废为宝”为宗旨,致力于展示如何将生活垃圾高效地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成为孩子们眼中的教育宝藏。
小小的学生们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进了这座现代化的垃圾处理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充满科普知识的展厅。在这里,讲解员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将垃圾处理的复杂过程娓娓道来,儿童们快速融入了这一生动的学习环境。
孩子们的第一站是科普展厅,展厅里展出了一系列与环保有关的展品和图解,包括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知识。许多孩子对此甜美的知识饶有兴致,有些甚至激动地提问,展现出浓厚的学习热情。
接着,他们走进了环保展厅,近距离观察了垃圾处理的高科技设备,包括中央控制室、烟气净化间、焚烧炉以及汽轮发电机组等重要环节。在这些巨型机器的运转中,孩子们见识到了垃圾是如何被高效处理,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小朋友们了解到,垃圾处理的过程并非如外界传言那样简单。在中央控制室,孩子们观察到技术员严格监控着各项数据,并配合先进的设备对垃圾进行分类、焚烧和发电。就如讲解员所说,生活垃圾在这个地方进行了精细化处理,每一步都是环保意识的提升与科技的结晶。
通过专业讲解,孩子们理解到,垃圾处理不仅是运营,更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垃圾减量、分类回收及资源再利用的综合处理解决措施不仅仅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支撑,更是为保护地球环境贡献出一份力量。
本次研学活动的核心,是想要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环保的种子,让他们在未来能够主动关注和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通过“垃圾减量、分类回收、资源再利用”的实践活动,孩子们逐渐意识到,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是环保的倡导者。
孩子们都表示,回到学校后会将今天所学到的知识分享给更多的同学,鼓励大家一起参与到资源回收与垃圾分类中。他们意外地发现,原来垃圾的背后蕴藏着如此多的知识和可能性,彼此交流中,环保意识正在他们心中悄然萌芽。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了环保的重要性,也学会了怎样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一理念。例如,垃圾分类不是一个遥远的口号,而可以在每一次丢弃废弃物时付诸实际的行为。在展厅旁的小岗上,他们看到一个个标有不一样的颜色的垃圾桶,心中不由涌起了参与的激动。
“今天真是太棒了!”一名参与活动的小朋友兴奋地说,“我想回家后就开始做垃圾分类!”。这种直白而又朴实的表达,不禁让每位陪同的老师和家长会心一笑,大家都看到了孩子们心中那份刚刚萌芽的环保情怀。
随着此次活动的圆满结束,孩子们意识到,环保并不是一个人的事,更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来推动。通过参观天马无废低碳环保产业园,孩子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感受到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和责任感。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将这些理念转为实际行动,任何一个人都应是环保的使者。在学校、家庭甚至是社区中传播环保的意义,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中来,将这份责任感化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这次研学之旅带给孩子们的不单单是环保知识的传授,更是对生活、对未来的深刻反思。通过观察和实践,小小的他们已开始思考,每个小小的改变都可能对地球产生深远的影响。
此次活动不只是一次简单的参观,而是一次深刻的教育契机,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这些理念化为行动,以实现我们的地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他们会继续将“变废为宝”的环保观念发扬光大,影响更多的人,共同为建设美好的地球家园而努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